- 
						  
北港水塔於民國19年(昭和5年)完工,俗稱水道頭,鋼筋水泥結構的(    )造型非常特殊。
						  
						  
						 - 
						  
清朝道光年間郊商顏謙源祖先於暗街仔建宅時,以壓艙酒甕加以利用,築成(   ),至今已逾百餘年。北港工藝坊因其砌築工法表現地方營造技術特色及見證暗街仔之發展歷史,於民國106年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
						  
						  
						 - 
						  
集雅軒與北港的民藝活動關係密切,連結北港地區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於民國101年指定為(   )古蹟。
						  
						  
						 - 
						  
集雅軒最早由地方人士参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在咸豐年間正式開管,是笨港頗有名氣的(    )子弟戲團。
						  
						  
						 - 
						  
北港義民廟塚廟合一的特性與祭祀閩籍義民的特殊性,具有不凡的保存價值,於民國96年指定為(    )古蹟。
						  
						  
						 - 
						  
北港義民廟的成立,主要起於清領時期中南部兩件重大的抗官民變事件,其一是發生於乾隆年間的(    ) 事件。
						  
						  
						 - 
						  
民國40年三益境居民發起重修三益境角頭廟,延聘同時期在北港朝天宮整修的匠師,由(    )製作泥塑與剪黏,歷經四年整修,於民國44年完成修建。
						  
						  
						 - 
						  
(    )鄰近朝天宮,為清領時期三益境角頭廟及信仰中心。
						  
						  
						 - 
						  
北港媽祖廟在大木構造、裝飾、雕刻、彩繪、剪黏以及泥塑陶藝方面均相當繁複,極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於民國74年被列為二級古蹟,民國86年改制為(    ) 古蹟。
						  
						  
						 - 
						  
北港(   ),俗稱北港媽祖廟,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其建築屬福建系統,為一宮殿式的建築。